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起草《關于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
2022-06-01 15:26:04
sandong
198
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保證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是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國防建設、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礎,是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撐。為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有關要求,持續推進山東省計量事業創新發展,更好地發揮計量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研究起草了《關于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實施意見》),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實施意見》提出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省計量體系和能力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計量在服務保障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障高品質生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初步建成,科研創新能力、計量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升,計量監管體系更加完善,部分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5600項,建設產業計量測試中心20個,培育計量科技創新基地、先進測量實驗室、計量數據示范應用基地等計量創新平臺5個,研制標準物質300項,編制地方計量技術規范80項,建立誠信計量示范單位1000家。
展望2035年,計量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關鍵領域計量 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全面建成,計量在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作用充分凸顯。
在加強計量技術研究,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發面,《實施意見》提出:
(一)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計量測試理論、方法與應用技術研究,重點推進時間頻率遠程實時溯源技術以及計量器具遠程、在線、嵌入式校準技術等研究。針對極端條件、復雜環境和實時工況的計量需求,研究復雜條件下的計量遠程溯源、數字計量等共性技術。加強分布式系統和傳感器網絡計量技術研究,突破動態、在線、原位校準技術瓶頸,解決極端 量、復雜量、微觀量等多參量和綜合參量的準確測量難題。
(二)加強產業計量技術研究。開展重點產業領域的數字 化模擬測量、跨尺度測量、復雜系統綜合測量、工況環境監測等測量測試技術研究,高標準建設核電核島裝備、環境監測、高速列車等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加強高精度、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的新型傳感技術研究,突破嵌入式、小型化、高可靠性、高環境適應性的新型計量技術,研發小型在線質譜儀、化學傳感器、光學傳感器等高精度計量器具。推進圖像識別、物聯網、MEMS 工藝、自動控制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計量器具中的應用,實現計量標準裝置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
(三)完善計量創新協同機制。整合各方計量優勢資源協同攻關解決計量測試難題,在重點產業領域建設先進測量實驗室。面向國內經濟主戰場、面向省內重大戰略計量需求,開展計量科研需求采集、聯合攻關,推進計量領域科技創新與應用,培育建設計量科技創新基地。推動建立計量、標準、質量、知識產權等融合聯動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建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計量服務協同平臺,協調推進黃河流域計量創新驅動發展。
在強化計量應用保障,筑牢高質量發展支撐方面,《實施意見》提出:
(一)夯實先進制造業強省根基。強化計量對產業基礎高 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支撐引領作用,開展大空間精密測量、 高電壓、大力值、太赫茲、防爆、電磁兼容等領域測量方法研 究和測量裝備研制,建立一批先進制造業發展急需的計量標準, 提升工業生產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的 測量精度和穩定性。結合“十強產業”總體布局和區域優勢, 重點在智能制造裝備、航空航天裝備、高檔數控機床與機器人 等領域建設一批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和產業計量測試聯盟。實施 儀器設備質量提升工程,加強高端儀器設備核心器件、核心算 法研究,重點在核電儀表、分析儀器等領域進行技術攻關,推 動量子芯片、云計算、區塊鏈等高新技術應用于計量儀器設備, 提升計量儀器設備研發能力和自主可控水平,樹立“山東儀表” 品牌。
(二)服務健康山東建設。加快醫療健康、食品安全領域 計量測試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疾病防控設備、醫用冷鏈裝 備、眼科光學儀器等醫療衛生計量器具量傳溯源能力。提升全 省醫療衛生機構計量器具的強制檢定覆蓋率,保障醫療衛生領 域計量準確。推進醫用計量器具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技術研究, 突破臨床診斷與精準治療等關鍵計量技術,研制檢測裝備和標 準物質,支撐生命科學、生物醫藥、醫養結合等產業創新發展。
(三)強化鄉村振興計量保障。開展“計量服務下鄉”活 動,推動計量技術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縮小計量公共服務的 城鄉差距。加強糧食購銷和農資經營等涉農領域強制檢定計量器具和定量包裝商品的計量管理,持續提升農業農村計量保障 水平。圍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和“新六產”發展,開展現 代高效農業、農機、化肥、農藥等農資生產領域測量測試技術 研究,加強農林牧漁產品安全、質量檢驗的計量能力建設,提 供農產品生產、加工、儲備、流通、銷售全鏈條計量服務。強 化農田水利、農業交通物流、農村醫療等農業基礎設施的計量 支撐,培育冷鏈物流產業計量測試中心。
(四)服務海洋強省建設。推動建設國家海洋計量科學研 究中心,研究建立海洋領域國家計量基準標準,突破海洋水聲、 海洋重磁、海洋溫度等方向的量子化、扁平化關鍵測量技術, 提高海洋計量基礎科學研究能力。培育海洋裝備產業計量測試 中心,研究用于模擬全海深壓力、溫度及鹽度范圍的環境模擬 艙,開展海洋傳感器測量測試技術研究,提升海洋裝備數字化 測量能力。健全海洋精細化工、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海洋環 境監測、海洋港口等領域計量保障體系,服務海洋強省戰略深 入實施。
(五)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構建“雙碳”計量管 理體系、計量技術體系和計量服務體系,為溫室氣體排放可測 量、可報告、可核查提供計量支撐。加快建設“高耗能、高排 放”行業計量監測體系,開展鋼鐵、電力、交通運輸等重點行 業碳排放直接測量方法和在線監測設備量傳溯源技術研究,規 范碳計量器具管理。加力推進能源資源計量服務示范項目建設, 加強能源資源計量數據應用研究。持續開展能源計量審查,強化 能效標識、水效標識產品監督管理。
(六)筑牢數字賦能計量基礎。在 5G/6G 通信、AR/VR 顯示、 數字圖像和超高速光通信等領域推進計量科研協同創新,拓展 計量應用領域。推進計量器具自動化、數字化改造升級,建設 計量信息化智能系統,打造智慧計量實驗室。開展工業生產領 域自動測量、非接觸測量、在線溯源技術研究,培育遠程測控 與計量校準等服務新業態。開展計量檢測原始數據及其衍生數 據的高效、綜合、精細化處理技術研究,推進計量數據防作弊、 防篡改等可靠性技術研究。強化計量數據應用技術研究,培育 一批計量數據應用基地,釋放計量數據應用效能。
(七)促進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提升。研究氫能、太陽能、 風能、煤炭、天然氣、石油產品等能源專用計量測試技術。強 化我省氫能產業優勢,健全制氫、儲(運)氫、加氫、用氫全 產業鏈計量支撐體系。開展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加氫機、光伏 專用計量器具、特高壓輸電裝置、智能電網裝備等量傳溯源技 術研究。加強氫能源新材料、高端鋁材、橡膠、石墨烯、生物 醫用材料等領域計量技術研究,重點開展新材料結構、性能等 檢測方法研究和相關設備研制,滿足新材料行業量值傳遞溯源 需求。加快建設碳纖維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開展碳纖維關鍵材 料組成、結構和性能測量測試技術研究及數據分析,解決生產工藝和質量參數測量難題。
(八)提升現代基礎設施計量保障能力。建立完善交通、 信息、能源、水利等現代化基礎設施計量支撐體系,培育交通 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強化公路試驗計量能力建設,開展智慧公 路、智慧港航、智慧機場等領域計量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加強軌道交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開展軌道交通接觸網幾何 參數測量儀校準裝置、機動車排放污染物遙感檢測系統校準裝 置等研制與應用。突破極微弱光探測測試技術,研制光通信領 域國際領先的超高靈敏度、超高精度校準裝置。推進計量測試 技術在風電、核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發電、儲 能及分布式智能電網建設中的應用。研制水資源計量專用設備, 建立完善水資源專用大口徑、大流量、復雜工況的計量標準。
在加強計量能力建設,夯實質量提升基礎方面,《實施意見》提出:
(一)構建現代先進測量體系。統籌規劃建設省、市、縣 三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健全完善部門(行業)計量標準,加 快企業計量標準建設,培育建設時間頻率、流量等國家計量標 準項目落地山東。滿足量值傳遞扁平化和計量數字化轉型需要,逐步建成以省級計量技術機構、計量區域中心為核心的滿足經 濟社會發展要求的立體化計量保障體系。實施計量標準能力提 升工程,加強超導、高溫、低溫、流量、大電流等領域計量科 學研究,建設一批高精度、高穩定性的計量標準,填補我省量 值傳遞溯源體系空白。2025 年全省計量標準數量達到13000項。
(二)加大標準物質研制應用。圍繞產業鏈,緊貼測量鏈, 加快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醫養健康、綠色化工等重點產 業標準物質的研制,拓寬標準物質應用領域。加大標準物質技 術攻關,增強重點領域標準物質核心材料和關鍵技術自主可控 能力。建立標準物質質量追溯機制,強化標準物質量值和不確 定度水平核查,積極培育標準物質量值核查驗證實驗室。加強 應急用標準物質實物和生產能力儲備,增強戰略性、公益性標 準物質供給。2025年全省新研制標準物質數量達到300項。
(三)建設與我省現代化水平相適應的計量技術機構體系。 堅持各級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的獨立性、法制性和公益性,加強 普惠性、基礎性計量基礎設施建設,滿足履行計量器具強制檢 定等法定職責需要,依法有序推進法定計量技術機構深化改革 創新發展。加快計量技術機構能力建設,分級別、分區域制定 建設標準,推動機構的差異化、專業化發展。加強行業專業計 量技術機構建設,滿足交通、氣象、電力、水文等行業領域計 量需求,強化專用計量器具的管理和使用。大力發展計量校準、 計量測試等高技術服務新業態,推動計量技術服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四)促進企業計量能力提升。引導企業建立完善與科研、 生產、經營相適應的計量管理制度和保障體系。加強企業計量 基礎設施建設、計量科技創新和測量數據應用,鼓勵企業自愿 通過測量管理體系認證。推行企業計量能力自我聲明制度,開 展工業計量標桿示范,推廣企業計量典型案例。實施中小企業 計量伙伴計劃,提升產業鏈相關中小企業計量保證能力。完善 企業計量促進措施,對企業新購置的、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計 量器具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應納稅所得額中相應扣除。
(五)打造新時代計量人才聚集高地。實施計量科技創新 人才計劃,在計量專業人才中推薦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泰山系列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青 年拔尖人才。建設計量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平臺和實訓基地,培 養一批計量領域齊魯首席技師、齊魯工匠和技術能手。建立計 量專家人才庫,支持技術人員開展計量交流合作。
(六)強化質量基礎設施協同聯動。整合計量、標準、檢 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質量基礎資源,搭建質量基礎設施“一站 式”服務平臺,在重點產業、關鍵領域形成全鏈條整體技術解 決方案。強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領域計量溯源技術研究,豐 富完善檢驗檢測、認證認可內涵和外延,引導計量工作從量值 保障和符合性評價保障向創造性引領轉變。
文章鏈接:儀表網 https://www.ybzhan.cn/news/detail/10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