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的建立完善,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資委、知識產權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鼓勵和引導社會各方資源和力量,積極開展具有新時代特色的測量技術、測量儀器設備的研究和應用,以先進技術和現代管理為手段,服務支撐測量活動的有效開展和測量數據的廣泛應用,提升國家整體測量能力和水平,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市場監管總局 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資委 知識產權局
關于加強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廳、委)、科技廳(委、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國資委、知識產權局,各中央企業,四川省知識產權服務促進中心、各地方中心:
測量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突破科學前沿、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技術基礎。國家測量體系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撐,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國際單位制量子化變革以來,開啟了以測量單位數字化、測量標準量子化、測量技術先進化、測量管理現代化為主要特征的“先進測量”時代。為推動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的建立完善,滿足經濟社會對高效精準測量的需求,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中發〔2017〕24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鼓勵和引導社會各方資源和力量,積極開展具有新時代特色的測量技術、測量儀器設備的研究和應用,以先進技術和現代管理為手段,服務支撐測量活動的有效開展和測量數據的廣泛應用,提升國家整體測量能力和水平,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創新引領,優化升級。以國際單位制量子化變革為契機,加大計量科技創新力度,加強基礎性、前沿性、共用性、探索性和顛覆性測量技術研究,加快量子測量標準和先進測量儀器設備的研制,補充完善重點測量方法,提升現有測量能力和水平。
需求牽引,重點突破。圍繞制造強國等國家重大戰略,全面梳理經濟社會各領域對精準測量的需求,系統分析普遍性和關鍵共性測量難題,明確測量技術研究主攻方向和建設目標,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突破。
政府引導,市場驅動。加強頂層制度設計,從政府層面加大對現代先進測量體系的整體規劃和布局,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勵引導機制,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性,發揮市場在測量技術創新和測量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開放共享,協同推進。鼓勵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建立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協同攻關和成果共享機制,形成理論研究為基礎、產業需求為主導、技術攻關有機制、成果轉化有渠道的協同推進局面。
(三)工作目標。
到2035年,計量基準的準確度和穩定性得到大幅提升,數字化量傳溯源應用領域不斷擴大。部分重點領域測量技術取得重要突破,研制成功一大批國產測量儀器設備,新建計量基準、計量標準核心測量儀器設備基本實現自主可控。建設50家國家先進測量實驗室,培育100家測量儀器設備品牌企業,形成200項核心測量技術或能力。全社會精準測量和有效溯源意識得到明顯增強,企業測量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測量活動更加規范,測量數據應用更加廣泛。測量技術協同創新與共享機制基本建立,測量技術資源利用率得到明顯提高,測量對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貢獻水平顯著提升。
二、重點任務
(一)建立先進量傳溯源體系。
緊密結合國際單位制量子化變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強基本物理常數精密測量技術和量子計量基礎研究,推動以量子物理為基礎的高準確度、高穩定性計量基準、計量標準建設。加快量子傳感和芯片級計量技術、新型量傳溯源技術研究,研制具有典型量子化特征的測量儀器設備,建立計量標準和測量參數傳遞數字鏈路,推動量值溯源扁平化發展。積極推進計量數字化,加強數字計量基礎設施建設,開展計量標準和測量儀器設備數字化技術研究。
(二)優化計量基準、計量標準和標準物質建設。
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增強計量基準自主可控能力,創新計量基準全鏈條管理機制。改革計量標準體系架構,統籌考慮技術能力和現實需求,建立以國家計量標準、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部門(行業)計量標準、企事業計量標準為主體的層次分明、鏈條清晰的計量標準基礎設施網絡。實施標準物質能力提升工程,加快生命科學、生物醫藥、環境監測、食品安全、自然資源和刑事司法等重點領域標準物質研制和應用。加強標準物質監管能力建設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探索建立標準物質量值驗證和質量追溯工作機制,建設一批標準物質量值核查驗證實驗室,開發建設標準物質質量追溯平臺,形成標準物質研發、生產、應用全生命周期監管能力。
(三)加快先進測量技術研究。
加強計量學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原始創新。圍繞時間單位重新定義,重點研究量子計量技術及計量基準、計量標準小型化技術。加快推動超高靈敏極弱磁場和慣性測量裝置、空地一體量子精密測量試驗設施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滿足空天、深空、深海高精度探測和精密量子測量等重大應用需求。研究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先進制造、核安全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精密測量技術。針對復雜環境、實時工況環境和極端量測量需求,研究新型量值傳遞溯源方法,突破在線、動態、遠程、快速校準技術,解決極端量、復雜量、微觀量等準確測量難題。研究數字化模擬測量、工業物聯、跨尺度測量、復雜系統綜合測量等關鍵技術,不斷填補新領域測量技術空白。
(四)推動先進測量儀器設備研發和應用。
加強高端儀器設備核心設計、核心器件、核心控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術研究。推動量子芯片、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測量儀器設備中的應用,積極推進測量儀器設備智能化、網絡化。加強高精度計量基準、計量標準的研制和應用,基本實現關鍵核心設備自主可控。實施測量儀器設備質量提升工程,加快測量儀器設備研發,提升測量儀器設備的準確性、穩定性、可靠性。研究建立測量儀器設備計量測試評價制度,培育具有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的國產測量儀器設備品牌。加快專用測量系統的研制,形成滿足航空航天、海洋監測、交通運輸等裝備研制生產任務和重大工程需求的測量能力。
(五)建設國家先進測量實驗室。
針對各領域測量能力的不足,加強國家測量基礎條件和能力建設,推進大型測量儀器設備、科學測量數據等測量技術基礎平臺建設,打造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的國家先進測量實驗室。強化測量實驗室計量溯源性意識和要求,保證測量結果準確、一致和有效。加強行業或區域測量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推動測量資源整合,優化行業、區域測量資源配置。鼓勵各類測量主體建立聯合實驗室和技術創新聯盟,形成聯合開發、優勢互補、成果共享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加強測量資源開放共享,推動測量資源一體化發展。
(六)提升企業測量能力和水平。
鼓勵企業加強測量投入,合理配備測量設備,嚴格測量設備的計量確認和測量過程控制,建立必要的計量管理制度,不斷提高企業測量能力和水平。研究建立企業計量能力自我聲明制度,推動企業進行對標達標,發揮先進企業示范引領作用。鼓勵企業自愿通過測量管理體系認證,推動先進測量技術要素和管理手段在企業的應用。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和產業鏈鏈長企業,實施中小企業計量伙伴計劃,全面提升核心產業鏈相關中小企業計量保證能力,加快先進測量技術攻關成果的落地應用,帶動產業上下游融通創新、協同發展。
(七)推進測量數據積累和應用。
引導企業建立產品研制、生產、試驗、使用過程動態測量數據信息庫,開展測量數據分析研究,改進企業生產控制流程,提高產品控制精度和質量,完善產品全壽命周期數據管理。加強測量數據智能化采集、分析與應用,推進測量設備自動化、數字化改造,建立智慧計量實驗室和智能計量管理系統,實現數字化賦能。積極將測量數據納入工程領域數字化科研過程,推動測量數據資源在工程領域集成應用。加快建設國家計量數據中心,培育一批國家計量數據建設應用示范基地,探索建立國家標準參考數據中心,提升測量數據價值挖掘能力,實現跨行業、跨領域測量數據融合、共享和應用。
(八)完善先進測量技術規范。
研究建立適應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需要的計量技術規范體系。充分借鑒吸收國際先進測量技術成果和經驗,開展測量活動梳理和測量數據研究分析,組織制定一批對測量活動具有指導意義的測量技術規范,指導測量活動規范化、科學化開展。分析梳理各產業領域工程實踐活動被測參數,建立動態、開放的參數信息庫。加強復雜被測對象、復雜工況環境、復雜耦合關系等工程應用場景的參數測量方法研究,建立滿足工程實踐要求的測量技術規范。
(九)優化先進測量技術服務。
鼓勵社會各方資源圍繞國家重點領域測量需求,建立各類先進測量服務機構,為行業發展提供精準測量服務。發揮中央企業優勢作用,在戰略性、關鍵性重大測量項目上起到引領帶動作用。積極培育各領域先進測量“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測量標兵,推動先進測量能力差異化、多樣化發展,不斷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圍繞產業測量測試需求,加強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形成關鍵參數測量、儀器設備校準、產品測試評價、系統方案集成的一站式服務能力,建立全產業鏈計量溯源體系,提升全產業鏈計量測試服務和全壽命周期計量保障水平。搭建國家先進測量技術資源共享平臺,促進測量需求和測量服務的公開化、信息化。
(十)發揮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推動作用。
積極發揮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各要素的協同作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全鏈條、全流程、全體系的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推動計量與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領域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的相互參考借鑒和共享共用,以精準計量推動標準數據和方法的科學驗證,通過標準促進計量價值的應用體現;強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領域計量溯源性的概念,通過先進測量技術和測量手段不斷豐富完善檢驗檢測、認證認可內涵。聚焦測量數據分析和應用,探索測量數據成果標準化途徑,形成標準測量數據包、標準測量模型等,研究采用標準測量數據包、標準測量模型的認證認可方法和程序。
(十一)培養先進測量人才隊伍。
組建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戰略咨詢專家智庫,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加強對計量測試相關專業學科建設的引導,優化高等院校計量測試相關專業設置,推動計量測試相關專業與通信工程、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軟件工程以及量子信息科學等相關專業協同建設。完善注冊計量師制度,加強產教研用融合,加強計量技術機構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間的技術合作和人才交流,支持各領域科研項目吸納計量技術機構和企業共同參與,促進測量人才多元化發展。充分發揮行業學協會作用,加強測量技術人才培訓,打造富有自主創新精神、專業技術能力強、善于解決實際問題的測量人才隊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高度重視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工作,將其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予以全面規劃和重點考慮,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和落實措施。在國家層面組建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推進辦公室,強化各部門組織協調和溝通協作。鼓勵地方和行業、企業積極探索和創設推進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的路徑和模式,進行先行先試和推廣示范。
(二)完善制度保障。
爭取將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工作納入國家重大戰略規劃和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積極推動將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寫入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對測量設備、測量方法、測量程序、測量過程和測量數據等規范和使用提出明確要求。搭建多方測量主體共同參與的聯合科研攻關機制,完善先進測量技術應用結果比對、成果評價等制度,推動測量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和推廣。
(三)加大政策支持。
從政策、資金、科研、人才等各方面鼓勵先進測量技術的研發、先進測量設備和方法的研制和應用、先進測量技術規范的完善,不斷強化測量過程控制和測量結果應用,提升測量能力和水平。在國家重大工程和科技計劃中對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予以重點考慮和傾斜。
(四)強化知識產權戰略。
加強測量技術專利導航,引導各單位加強測量領域知識產權戰略儲備。推動各單位及時將先進測量科研成果納入知識產權保護范圍,并通過轉讓、許可、折價入股激勵等形式取得市場收益。研究建立先進測量科研成果技術附加值評價體系,提升各領域對先進測量科研成果的重視程度。建設先進測量領域專題數據庫,積極推進先進測量領域知識產權信息開放、共享和利用,促進測量領域知識產權成果的廣泛應用。
(五)普及先進測量理念。
結合“世界計量日”“質量月”等活動,充分發揮媒體優勢,大力普及測量知識,強調測量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不斷增強全民測量意識,更新溯源概念和理念,營造支持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的社會環境。加大企業測量工作宣傳培訓,幫助企業完善測量管理體系,健全測量管理制度,提升測量能力和水平。
(六)加強國際測量合作。
借鑒吸收國外先進測量技術和測量管理經驗,豐富完善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內涵。探索建立國際、區域先進測量技術聯盟,加強測量技術國際交流合作,推動先進測量技術能力與國際接軌。積極參與測量領域的全球治理,推動在重要領域影響或主導國際測量技術規范的制定,加大先進測量成果的國際化應用和推廣。積極參加國際測量比對,不斷提升獲得國際互認的國家校準與測量能力,增強我國在國際測量領域的話語權。
(信息來源:市場監管總局)